深圳16段建成区黑臭水体初步实现成效-九游会真人
“一年初见成效、三年消除黑涝、五年基本达标、八年让碧水和蓝天共同成为深圳亮丽的城市名片”是《深圳市治水提质工作计划(2015-2020年)》提出的治水目标。
如今,距离深圳2015年底、2016年初全面启动治水提质攻坚战恰好一年,深圳特区报记者近日再次走访多个重点治理片区,看到深圳湾污染已经明显改观,茅洲河等项目正在加快整治。近期全市水质监测显示,15条主要河流中11条河流水质改善,深圳河、茅洲河、观澜河、坪山河全河段平均污染指数比去年同期下降,后海河、南约河、福田河等16段建成区黑臭水体初步实现不黑不臭。
茅洲河中下游:13000人奋战“百日攻坚”
岁末年初,记者走访茅洲河流域(宝安片区)水环境综合治理多个重点施工作业面,“百日大会战”行动成效显著。
“1号底泥处理厂现在每月处置底泥达到10万立方米,运行稳定、工艺先进,完全可以满足治理的需要。”在位于宝安区碧头的茅洲河1号底泥处理厂隆隆运转的设备旁,中电建水环境治理技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孔德安这样向记者介绍。
在2016年1月、7月、10月,深圳特区报记者曾三次到1号底泥处理厂采访,目睹了这座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的处理厂从满是泥泞的简陋厂区,到如今整洁的花园式现代化厂区的变化。在这里,从河道中抽排上来的底泥经过除杂、洗砂、调理改性、脱水固化等工序,实现了底泥的“减量化、无害化、稳定化”处理,并为后续的“资源化”处置打下良好基础。中电建还以1号底泥处理厂为依托,完成了一批发明专利申报及标准制定。
孔德安介绍,茅洲河整治工程作业高峰参与人员达13000人,参建各方全力保证整体目标的按期实现。茅洲河治理“百日大会战”期间,3个月就完成全年投资的68.4%。
在更早开展治理的茅洲河中上游段,已经实现了全面截污,部分河段的改变令人感到欣喜。记者在洋涌河水闸段发现,这里的水质改善对比明显。记得1月份时,此处的河水乌黑,随风飘来时浓时淡的臭味;而现在站在水闸上朝远处望去,拓宽的河面清洁度大大好转,异味也基本消除。
深圳湾:黑脸琵鹭成群回归栖息
深圳河湾和茅洲河流域,是深圳水环境问题最为突出、最具代表性的两大水域。污水处理厂和地下管网建设滞后,导致部分污水只能直排深圳湾,黑臭曾是深圳湾不和谐的标签。
春节前夕,记者再次来到深圳湾公园。冬日暖阳下,深圳湾游人如织,有的散步,有的骑车,有的结伴拍照,远处还不时有海鸟翱翔,一片和美的滨海风光。来自东莞的李月萍女士告诉记者,她每年都会带上家人来深圳湾公园游玩几次。“现在海水更美了,空气更好了,你看,游客也越来越多了。”
长期关注深圳湾治污问题的深圳市政协委员李毅表示,过去一年深圳湾的治理效果很明显,原来几个有臭味的地方都有很大的改善。“未来深圳湾治理好了,我建议在那里树碑立传,记录深圳湾的污染与治理过程,也提醒我们美丽的环境来之不易。”记者从市水务部门了解到,对深圳湾的治理,深圳以全流域视角,从源头减污、管理控污、末端治污各个环节采取措施,取得了明显成效。截至2016年年底,深圳河湾片区消除入河入湾排污口27个,减少直排污水19万吨/日;深圳河湾截排二期2016年7月已通水,解决了后海南片区6万吨/日污水的出路问题;福田污水处理厂2016年3月建成投产,增加处理能力40万吨/日;大沙河中下游综合整治、后海河水质改善等工程完工,布吉河、沙湾河整治加快……这些措施,有效促进了深圳湾水环境的提升,也吸引了珍稀的黑脸琵鹭成群回归栖息深圳湾。
除茅洲河、深圳湾外,全市各个治水提质项目也全面铺开。记者从深圳市水务局了解到,2016年深圳按照治水提质总目标,461个治水提质项目全部启动,其中建成106个,开工181个;完成治水提质投资111.04亿元,是2015年的3.96倍,相当于“十二五”期间水环境投资的63%。
2017年,我市治水提质工作将根据市委市政府“城市质量提升年”工作部署,以九大流域治水规划为引领,推动“四湾五河”治水提质工作全面提速提质提效,计划完成治水提质投资约193亿元,河道综合整治开工数达到100条以上,新增污水处理能力60万吨/日,新建污水管网1500公里,确保2017年底全市建成区实现无违法排污口,全面完成建成区36条(45段)黑臭水体治理任务,为“三年消除黑涝”的目标奠定扎实基础。